德比余波思索媒体规范
【发布时间】:2025-08-11 11:21:00
魔都德比的硝烟方才散尽,场内的激情碰撞余波未平,场外却又陡生波澜。一起涉及媒体同行的冲突事件,骤然将公众的视线从绿茵场上的胜负,引向了更为复杂的人际纠葛与行业规范。当那位同行声称遭遇不测,并已将相关材料提交至足联,一时间,舆论场上众说纷纭,情绪化的指责与猜测甚嚣尘上。
在这样的喧嚣中,东体同行刘闻超的表态,在我看来,是一股难得的清醒之声。他并未急于站队或妄下定论,而是强调了亲历求证的重要性,以及在事实尚未完全明朗前,保持克制与等待官方裁定的必要性。这恰恰是资深媒体人应有的职业操守:不以讹传讹,不随波逐流,不被情绪左右,只对证据和真相负责。多年浸淫此道,我深知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、真假难辨的时代,能够坚守这份“慢半拍”的理性,何其可贵。它不仅是对当事人的尊重,更是对新闻客观性的维护。
然而,这起具体事件背后所折射出的,是中国职业联赛媒体管理长期存在的结构性问题。刘闻超抛出的疑问——关于媒体采访证件的发放、背心颜色的区分、以及持证人身份的核实,是否需要更为严格的准入机制——可谓一针见血,直指当下诸多乱象的症结所在。君不见,多少场边、看台,甚至本应严禁闲杂人等入内的区域,常常可见佩戴着形形色色“采访证”的人员,其中不乏非专业人士,甚至一些只是为了蹭热度、拍几张照片发朋友圈的所谓“票友”。这种鱼龙混杂的局面,不仅扰乱了正常的采访秩序,挤占了真正专业媒体的工作空间,更在无形中拉低了整个媒体行业的门槛与专业形象。
放眼国际成熟联赛,对于媒体采访的规范化管理早已是铁律。从严苛的背景审查,到细致入微的区域划分,再到清晰明确的行为准则,每一步都旨在确保新闻生产的专业性和赛事的顺利进行。一张媒体证件,在那些地方代表的不仅仅是通行权,更是一种沉甸甸的职业责任与操守承诺。相较之下,我们的联赛在这一环节上,确实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。这不仅仅是行政管理的问题,更是整个联赛体系走向专业化、职业化的必经之路。没有规矩,不成方圆,这句老话放在媒体行业,更是颠扑不破的真理。
值得欣慰的是,正如刘闻超所言,上海市足协在这方面一直走在前列,其签到制度和溯源机制,确实为媒体管理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。这多少让我这个“老上海”在谈及本地足球环境时,能多一份底气。但地方足协的积极尝试,更应成为全国推广的模板,而非孤例。我们不能满足于个别亮点的存在,而是要推动整个联赛体系的进步。让那些来之不易的证件,真正成为专业人士的“通行证”,而非某些人的“作秀工具”或“身份标签”。
最终,无论此次德比后的风波会以何种形式收场,我们都期盼真相能水落石出,责任能得到认定。但更深层次的思考在于,如何借此契机,真正推动中国足球媒体环境的规范化、职业化进程。只有当秩序得以建立,规则得以遵守,那些真正怀揣专业素养与热爱投身其中的新闻工作者,才能在更纯粹、更有序的氛围中,为中国足球的发展鼓与呼。而这,对于中国职业联赛的长远健康发展,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一环。